信息來源: 美好中冶 信息提供日期:2022-10-12 瀏覽:1487
產業布局和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一冶因鋼鐵而生,長期立足冶金建設,形成了專業覆蓋廣、技術實力強的獨特優勢。面對新時期基本建設事業發展磅礴之勢,中國一冶決心告別“輕車熟路”,謀求轉型發展,提出堅定不移地做強做優主業,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推進企業向非冶金領域轉型。自2012年起,相繼建成了武漢機場二通道、長豐大道、青山江灘綜合整治、東湖綠道等一批標志性基礎設施項目。經過數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到2015年,冶金業務和非冶金業務占比已由“8:2”轉變為“1:9”,成功實現業務轉型。
武漢市武青堤堤防江灘綜合整治工程
從2015年開始,中國一冶開始向規模化、高端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力,把重心放在市政基礎設施、公路橋梁、水環境治理、片區開發等領域。通過對多種商業模式的探索,實現了從單一施工總承包,向“投建營”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商的轉型,企業規模迅速做大,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逐步邁向中高端。經過數年耕耘,在基建業務領域打造了數個有競爭力的優勢品牌,水環境治理、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管廊、海綿城市已成為優勢業務,高速公路業務正異軍突起。初步實現了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品牌”的轉變。
武漢至大悟高速項目
資質,是企業開拓市場的敲門磚。十年來,中國一冶以資質升級為切入點,持續加強專業施工及管理核心能力建設,提前做好專業資質取證及升級工作,積極圍繞自身專業特長,集中資源拓展市場。2014年取得冶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2015年取得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2016年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2019年取得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中國一冶不僅成為中冶集團首家、全國第18家“四特級”資質企業,更實現了對主要施工領域的“特級資質全覆蓋”。
市場業績與企業資質是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扎實的業績是取得資質的基礎;豐富的資質也將在企業市場開發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自2014年起,年度新簽合同額以每年百億元增幅,接連邁上200億、300億、400億、500億、600億、700億直至千億元臺階,市場營銷規模和質量穩步提升。
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躍上新臺階
市場營銷跨越千億大關,標志著中國一冶經營發展再上新臺階。2022年1月9日,宜昌市舉行2022年1月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暨高鐵生態城建設開工活動。投資過百億的僅有兩個,中國一冶承建的宜昌高鐵生態城項目是其中之一。未來,該項目將為發展地區經濟、健全宜昌市現代城市公共服務、促進生態保護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光谷生態大走廊、鄂州樊口區域沿江路及江灘綜合整治工程、肇慶硯陽調洪湖綜合水系整治工程、魯南高鐵菏澤東站廣場綜合體......全國范圍內崛起一批由中國一冶承建的“城市地標”。憑借在公共建筑、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片區開發、公路工程、水環境治理等領域積累的豐富投資建設經驗,中國一冶擦亮了“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建造運營商、以冶建為基礎的國際工程總承包商”的新名片。
菏澤東站廣場綜合體項目
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在新基建浪潮中加快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優勢。中國一冶堅持在“穩”的基礎上加快“進”的步伐,圍繞非鋼領域三大品牌目標,加大城市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水利工程、環境治理、產業園區等領域開拓力度,深化與地方政府及平臺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設計+投資+建造+運營”模式開拓高端市場,轉型發展之路越走越穩,千方百計實現市場大開發、大突破。
從2015年開始,中國一冶建立起統一的項目管理標準、規范及流程,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項目管理全流程標準化模式。從率先推行項目標準化管理,到編制房建、市政、水系、公路、冶金項目管理標準化手冊和圖冊,在橫向上實現了對所有在建項目的全覆蓋,縱向上實現了對項目管理各個環節的全覆蓋。標準化的推行既提升了項目的形象外觀,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武漢經******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
在推進改革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一冶始終以“創精品、樹品牌、全面提升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增強主業品牌競爭力”為目標,外拓市場、內抓管理,不斷提升項目履約能力。推進項目管控主平臺建設,建立了“項目小前端+總部大后臺”的管控體系,完成了五項關鍵要素總部集中管控,實現了項目管控“六個升級”,明確了總部、二級單位、項目部的權責利和職能定位,大大增強總部對項目的管控力、支撐力,項目管理更加透明化、規范化、標準化。
創新活力和管理效率顯著提升
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基,必須抓好創新、質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掌握主動權。
向市場要效益,既要有拼搏勇氣,更要有硬核實力。從數量的增長到質量的提升,從貼身服務施工生產到推動施工向綠色、高端轉型,中國一冶把技術創新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通過增強技術創新研發能力,不斷規范創新成果管理手段,持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為企業轉型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企業效率效益獲得“雙提升”。2021年9月8日,中國一冶武漢冶金建筑研究院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耐火泥漿加熱永久線變化率試驗方法》正式發布實施,充分彰顯了中國一冶在耐火材料領域國際標準制訂工作的領先地位,也為我國冶金工程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
武鋼冷軋鍍錫板生產線工程
中國一冶構建起從集團到子企業再到員工的三級聯動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各類專利源源不斷涌現,助力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水環境治理等領域打響品牌。2022年6月,由中國一冶牽頭研發的“人水和諧多功能城市生態堤岸建造關鍵技術”通過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科技成果評價,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增強型海綿城市廣場雨水利用”“景觀橋鋼箱拱分節段制作達到整體預裝精度的制作方法”等一批脫胎于施工現場的專利技術,助力企業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斬獲各類專利大賽榮譽,擦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4張“國字號”招牌。
中國一冶始終堅持以創優為龍頭,以質量強品牌,更大力度落實“創優全覆蓋”。把創優策劃作為項目的重點工作來實施,推行創優標準化,加強創優過程中的督促和檢查,通過創魯班獎、國優獎等樹立企業品牌,樹立起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良好品牌形象,打造開拓市場的“金鑰匙”。十年來,共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11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項、國家優質工程獎9項以及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新加坡總統設計獎、國際建筑獎、C40城市獎等一系列頂尖殊榮。
武漢環東湖綠道工程
保證企業成長的可持續性,精細化管理是必然要求。多年來,中國一冶各條戰線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深化“放管服”,加強集團化管控,努力推動企業從粗放式擴張走向精細化運營,加快推進全生產要素提檔升級。面對當前新一輪基建業務發展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多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累的深厚優勢,使基礎設施業務布局更合理、專業更突出,優勢更優、強項更強。在與自身要素資源相匹配的前提下,穩健做大規模,堅持高質量主線,深化改革創新,推進轉型升級,持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企業管控能力、資源保障能力、項目盈利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品牌影響能力,奮力開創效益好、質量優、動力足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雙促雙進
多年來,中國一冶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引領企業發展,以黨建經營深度融合促進強基固本,以建強干部人才隊伍激發組織活力,著力打造“五個黨建”新引擎,助推“五個一冶”建設:以“領航黨建”為“強盛一冶”提供組織保證,以“先鋒黨建”為“創新一冶”塑造精神內核,以“活力黨建”為“奮進一冶”注入強勁動力,以“務實黨建”為“文明一冶”凝聚強大合力,以“為民黨建”為“幸福一冶”創造良好環境。
湖北鄂州雷山醫院及樊口方艙隔離點項目
2020年,面對洶涌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一冶在危急關頭、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逆行出征,5000多名一冶將士晝夜不息、舍身鏖戰,獨立建成鄂州雷山醫院,火速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搶建8個方艙醫院、改造10余個定點醫院、封閉141個社區,圓滿完成了各項防疫應急工程建設任務,累計提供床位超過一萬張。作為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冶人在這場戰疫中生動演繹了以分鐘為單位的生死競速,化作了一曲浩蕩云天的戰“疫”長歌 。
荊門應急儲備中心項目
哪里任務重、哪里困難大,哪里就有中國一冶黨委堅強有力的領導、扎實有效的工作。2016年武漢防洪抗澇,2018年武漢融雪除冰,2020年湖北抗擊疫情,2021年鄭州暴雨搶險……一冶人始終秉承著一份“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里;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的樸素價值觀,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永遠是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中國一冶黨員突擊隊成員奮戰在抗疫一線
近年來,中國一冶相繼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黨建工作示范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中國一冶員工趙宗合、南足剛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吳春橋榮膺中華技能大獎,祝強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十年來,中國一冶14個單位獲得全國、省、市五一勞動獎狀稱號,31個集體被授予全國、省、市工人先鋒號,25人榮獲全國、省、市勞動模范稱號,42人獲得全國、省、市五一勞動獎章稱號,65人(次)獲得全國和省部級技術能手、技能大師、首席技師稱號。2020年,中國一冶及交通公司等5家單位榮獲國資委及省市區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榮譽共18項,15人(次)獲得全國、國資委中央企業及省市抗疫先進個人榮譽。
中國一冶承建的重大工程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國一冶將繼續持“昂揚之態”、葆“奮進之姿”、赴“時代之約”,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永遠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頂梁柱”“壓艙石”,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佳績,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強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