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20 瀏覽:2798
講述“第一屋頂”誕生
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項目經理 邵寶奎
拿下深圳“第一屋頂”
建設市民中心這一消息在當時可是大事兒,因為它就在深圳市中心區,建成以后許多市政府部門都在這里辦公。不管是從地理位置上,還是從政治意義上講,它都是重點關注的對象。這一點,從它的招標就可以看出來。
當時,市民中心項目采用的是國際競標的方式,1996年之前,在全國范圍內都還沒有如此大規模的城市設計招標,深圳這次算是開創了城市設計招標的先河。那時候大家都卯足了勁兒,全力以赴只為拿下這個項目。最后,該項目由深圳市排名靠前的四家施工總承包商聯合拿下,中建二局承擔了其中大屋蓋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務。
這個大屋蓋面積6.3萬平方米,總重量約9000噸,屋蓋長486米,是全國最大的異形曲面鋼結構大屋蓋,堪稱深圳的“第一屋頂”!
氣球測出來的屋頂高度
這個屋頂,不僅規模大,它的高度也有講究,不僅不能遮擋太多其他建筑,而且從屋蓋下方望向遠處的蓮花山的時候,也不能遮擋蓮花山的全景。可當時沒有BIM技術,大家只能盯著圖紙琢磨,心里一點底兒也沒有,萬一高度出錯,必然影響進度,怎么辦?
后來,經過討論,項目決定用氣球模擬屋蓋高度。1998年的一天,項目員工一早就來到廣場上放氣球,當時還邀請了深圳市政府領導一起測試提升效果。所有人盯著一排氣球慢慢上升,旁邊同事小心翼翼地記錄氣球上升的高度,生怕一個走神兒,把數據弄錯了。
最后,經過市政府領導商議,將大屋蓋頂高定為84.7米。現在技術先進了,很多問題可預見,但那時,小小的氣球,有了大妙用。
“飛”起來的大屋頂
根據設計要求,作為“大鵬翅膀”的屋蓋,一定要呈現輕盈的狀態,也就是說在強風、地震來襲時,屋蓋可以向任何方位偏移一小段距離,呈現“飛”起來的狀態。
這個在當時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在臺風頻繁來襲的深圳,按照以往建房子的做法,我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它的堅固程度,而這個項目卻要往與我們施工觀念相反的方向發展,無疑大大增加了難度。后來,我們邀請國外專家一起對此進行研討,通過精密計算和反復試驗后,開始了屋蓋拼裝工作。在施工時大家都高度緊張,生怕出現一處安全漏洞。往往一天下來,身體沒啥事兒,精神都要崩潰了。
等到屋蓋完工后,我們迎來了一場真正的考驗。一天夜里十點,我接到市里電話要求到市民中心,市領導一見面就急切的問:“今晚有13級臺風,屋頂能不能撐得住?”盡管已經有了之前的試驗保障,而且白天我們也反復進行了檢查,但我還是放心不下,馬上與同事趕去現場再次檢查,與設計院再次核實設計情況。那晚臺風很大,我們在項目附近的安全地帶目不轉睛地盯著屋頂情況,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兒了。結果一夜過去,屋頂安然無恙。
后來,我們又邀請國內專家對屋蓋進行檢測和試驗,最后一致認定大屋頂完全可抵抗強臺風襲擊!
來源:深圳建筑業雜志 (編輯:鄭浩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