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24 瀏覽:2902
深圳速度的誕生
葉春霖
中國經濟特區的出現是八十年代大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發展國民經濟偉大戰略的重要決策。深圳特區是四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的重中之重。為了加快深圳特區的建設步伐。冶金部建設司司長羅昌仁同志奉命前往深圳,任深圳市市委書記。不久后改任深圳市副市長,主管全市的基建工作。當時的深圳還是一個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農田阡陌,水草低洼地到處都是,連一條正規的道路都沒有,要在這里搞建設,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羅昌仁同志上任后不久,重任在肩,日夜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原先的子弟兵,第一冶金建設公司(后稱一冶),對這支隊伍的各方面情況他了如指掌。因此,他向一冶發出了邀請函。歡迎南下深圳,參加深圳特區的建設。一冶接受了邀請,立即派出了十多人的小組前往深圳考察。一冶黨委聽取了考察小組的匯報,分析了一冶當前的形勢,武鋼項目基本完成,任務不多,而深圳特區又是待開發的處女地,百業待興,前途無量,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一冶黨委當機立斷,組織兵力揮師南下,在深圳建功立業。
1981年3月春節剛過,一支上千人的隊伍,迎著春天的朝陽,登上南下的列車,從武漢千里迢迢前往深圳,支援特區的建設。同時,他們發現不少主力施工隊伍都來了,連勞苦功高的解放軍工程兵01支隊也來了,他們意識特區大開發的會戰場面即將拉開。當時迫在眉睫的工程就是開山修路,七通一平和排洪方溝,尤其是排洪溝二公里多長,工程量大,工期短,難度大,少有單位愿意問津。市委把這些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一冶,要求他們必須在雨季洪水來臨之前完成任務,確保市區免除水患,排除洪水對市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為特區建設全面開工創造良好的條件。命令一下,一冶人的驚人的毅力,排除萬難,在方溝的施工中,戰勝了危險的流沙,勝利地完成了這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確保了市區免除水患之苦,為市區各項工程的開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得到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好評!
為了加快特區建設步伐,市委決定本著改革的精神,要求所有工程項目都要實行招標的辦法。
絕不能走老路,計劃經濟的時代下,施工單位慢慢爬,任務完不成,看著國家的大鍋飯、鐵飯碗的分配辦法。即將開工的深圳國商大廈,就是實行招標辦法發包,這是深圳特區開工的第一幢高層建筑,這幢高層建筑實際上是由東、北兩幢20層高的辦公大樓和二層三層的副樓組成,總建筑面積為52000多平方米。在1981年上半年,曾經由市建委下達給廣東省一家建筑公司承建,但該司堅持要每平方米造價580元,工期兩年。外商認為要價太高而無法接受,造成了遲遲不能開工,使特區建設的新局面無法展開。為此,市政府決定實行招標,讓中外的建筑公司都來參加投標,誰的造價低,工期短,質量好,誰就中標承建。市委這一決定,就像一聲春雷,在大鍋飯,鐵飯碗中炸開了,使在深的建筑業從業人員大吃一驚!相互間增加了解,探討標價,準備參加投標。一場從公開轉入地下的投標爭奪戰,在深圳特區靜悄悄地進行著。來自國內的施工企業對招投標的辦法比較陌生,深感做標的難度很大,擔心中不了標,來自香港和國外的一些建筑公司,他們習慣了招標承包制的辦法,公開揚言“實行招標,我們是行家,穩贏”。鹿死誰手,拭目以待。
招標消息傳開后,一冶深圳工程(一冶駐深圳的指揮機構下稱工程處)與一公司經過多方分析研究,決定參加投標且標價不能太高,只要能中標,保本就行了,干好了,站穩腳跟,創下牌子不怕沒有活干。統一了認識以后,他們一方面組織人力做標,一方面派出有關人員打聽其他單位的做標情況,綜合了來自各方面的消息后,他們決定每平方米造價398元,工期一年半;并報請建設公司研究同意后,由工程處正式向房地產公司提出了報價單,參加投標的單位,從最初的十多家只剩下九家,這九家有來自香港的也有來自國內的。
1981年9月7日正式開標,一冶深圳工程處以每平方米造價398元(比其他單位少100多元)和工期一年半(比其他單位少半年)的絕對優勢,獨占鰲頭,勝利奪標!緊接著工程處同市房地產公司正式簽訂了承建港商投資的國商大廈工程合同,造價398元一平方米,工期18個月,1983年4月竣工,提前一天港商獎1萬元港幣,拖延一天罰款港幣1萬元。合同簽訂后,外界議論紛紛。那么低的造價,那么短工期都干,為什么?不好理解!緊接著1981年10月8日在國商大廈工地上,紅旗飄揚,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告訴人們國商大廈開工了,一冶領導專程從武漢趕來,揮鋤破土,主持了隆重的開工典禮,市委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也親臨現場指導和祝賀!這隆重熱鬧的壯觀場面,好像向全國人民宣告:深圳特區最繁華熱鬧的羅湖商業區的建設拉開序幕了,它將會以排山倒海之勢,高速度的向前發展。深圳特區的建設將以它驚人的速度載入史冊!
一冶深知知識就是力量,技術可以改變生產力,因此他們早就未雨綢繆,用網絡的辦法全面分析了高層建筑的主要施工方法和程序,積極主動地根據先急后緩的辦法分析,分階段地進行施工準備,并在這個基礎上,采取了三管齊下的辦法:一是積極的組織力量,精準選擇一些個別項目,既不影響后面工程的施工,并為后面工程創造條件的先開工;二是改變做施工組織總設計的方法。本著先急后緩,先地下后地上,先結構后裝修;三是由副經理、工程師,技術人員及老工人組成三結合小組分赴上海、南京、北京和廣州等地,參觀學習高層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識。在施工實踐中,這些辦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典型的就是處理地基下的樁頭。國商大廈基礎有200多根樁,直徑一米的鋼筋混泥土樁,露出基礎混凝土部分的樁頭都要砍掉,通常的辦法都是用人工砍樁,既笨又累又耗時,還容易延誤工期。一冶人機智地采用了控制爆破的新技術,用20天就把樁頭全部鏟除掉了,還提前了30天的工期。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冶金部和一冶建設公司,給一公司增派了不少進口的施工機械,這對一公司的人來說是如虎添翼,從半個月十二天一層樓發展到十天幾天一層樓。但好景不長,速度又緩慢下來了,經再三動員,做工作,九天一層的這個坎還是進不去,黨委書記齊文學同志召開了在崗人員的座談會,與會人員異口同聲地說:“大鍋飯,鐵飯碗,平均主義闖的禍”,干多干少不分,干好干壞不分,干與不干也不分,這三個不分影響了工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加之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造成了工程進度緩慢不前。問題找到了,黨委馬上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他們分析了黨的三中全會以后,農村面貌大為改觀,農民的積極性很高,生產上去了,其原因就是國家實行了以“包”字為中心的經濟責任制。為什么不可以?我們也搞一個以“包”字為核心的什么經濟責任制呢?經過再三的分析研究,他們決定把“包”字用到日常施工管理工作上來。之后經過一些時間的調查研究和籌備,他們根據國商大廈的工程特點,組成了由各個工種參加的,東樓和北樓兩個綜合包工隊。實行包工經濟責任制。對兩個隊實行“四包、四保、一獎勵”的辦法。一是包任務,保工期,實行定員;二是包定額、保進度,多勞多得;三是包消耗、保節約,降低成本;四是包安全,保質量,優質優價。如發生質量或安全事故,按不同情況扣發超額工資,直至給予行政紀律處分。實行了經濟綜合承包責任制以后,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了,工效提高了,速度也加快了。從10天一層樓到9天、8天一層,樓層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過去參觀學習的人,聽過了七天一層樓的經驗介紹,他們有人提出來,別人能干,我們為什么不能干?我們現在不是干到8天一層樓了嗎?公司領導聽到他們的議論,趁機找他們研究如何沖刺七天一層樓的辦法,并告訴他們,古今中外有志者事竟成。 正在這時,羅湖區工程指揮部召開了高層建筑施工企業工作會議。會上羅昌仁副市長在講話中指出,月干三層是國內的水平,月干四層是香港的水平,也是當前國際上的水平,希望各單位努力趕上和超過這個水平,為特區建設增光,根據會議安排,一公司副經理葉春霖同志介紹了國商大廈施工組織總設計有關情況和當月干四層樓的施工部署,會議進入討論月干四層的時候,大多數與會者認為按目前圈內水平有很大困難,對一公司提出月干四層將信將疑。
為了抓好典型,用典型引路,用事實說話,羅昌仁副市長當機立斷,在散會后立即把與會的工程處主任和一公司副經理葉春霖同志叫到羅湖區工程指揮部,語重心長的對他們說:“你們一個月干三層樓,我沒有話說,如果你們一個月干四層五層,我為你們叫好!但我希望你們不要等到八月份再去趕超,就在六月份或七月份,一個月干四層,創下7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我就可以對外說“香港能辦到的,我們特區也能辦到,外國人能夠干的,我們中國工人階級也能干得了”羅副市長的一席話,聽得他們熱血沸騰,各自回到單位后,向黨委書記作了詳細的匯報。接著工程處領導和一公司領導,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討論,認為北樓第14、15、16三層都是以7天一層的速度完成的,現在剩下17到20共四層,一個月攻下來應該是有把握的,統一了認識后,他們號召廣大職工,掉它幾斤肉,也要確保完成這光榮而又艱巨的政治任務,北樓包工隊的全體職工,個個都是好樣的,在工程處和一公司的正確領導和支援下,在機電裝等單位的全力配合下,苦戰了26天攻下了這四層樓,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商大廈北樓的頂端!
當工程處主任和一公司副經理向市委報捷報時,市委副書記周鼎同志,高興地接過了捷報,激動地說;“你們干得很好,市委向你們祝賀!你們為特區建設爭了光,為中國工人階級爭了氣!”
東樓包工隊的同志們,看見北樓的戰友們,用26天干下四層樓,受到了很大的震憾,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們異口同聲的說“趕上去”。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工程處和公司領導以及技術員幫助下,他們打出了“學北樓,趕北樓,我們要更上一層樓”的口號,用橫幅標語掛在腳手架上。真是樓高沒有他們的志氣高,以敢為人先的徹底革命精神,像戰場上的勇士,冒著炮火向山頂上沖,終于在他們的努力下,奮戰了24天,完成了從16層到20層的施工任務。東樓在8月18日提前勝利封頂。以平均不到5天一層的高速度超過了北樓,創出了深圳速度!
盡情地歡樂吧!勇于創新的一冶人,為你們的艱難創業取得的豐碩成果而干杯!為你們達到和超過國際上建筑行業的水平而干杯!
來源:深圳建筑業協會(編輯:于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