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27 瀏覽:4274
豐碑閃耀在特區——記深圳建筑業協會“30周年”
優秀企業家宗有農
改革開放的深圳特區,是眾多建筑施工企業開疆拓土、淘金創富的福地。江蘇省華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被譽為“特區建設的勁旅”,30多年來在這片熱土先后打造了16項“魯班獎”工程(江蘇華建共23項),是深圳獲此獎最多的企業;捧回33座深圳建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金牛獎”,占深圳市歷年評定總數106項的近1/3;成為引領深圳建筑行業質量文化的標桿企業、領軍企業,打造如此閃耀豐碑的這家企業的領軍人物叫宗友農。
“先做質、再做量,不轉包、不掛靠”
1982年5月,為支援經濟特區建設,應廣東省政府邀請,一支來自建筑之鄉——揚州的200多人施工隊伍開赴深圳,江蘇華建的前身——江蘇省建筑安裝工程公司一公司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中應運而生,這支當時被稱為“江蘇一建”的建筑勁旅,從此開始以一個又一個極致的佳作精品將自己的名字鑄入特區建設的歷史。
1998年6月,風華正茂的宗有農帶著滿腔熱忱被派駐深圳,2年后執掌職工近20000人的江蘇華建深圳分公司。如何發展幾代人打拼下來的江山,如何凸顯外駐施工企業的競爭優勢?成為擺在他面前的最大課題。
“無論是過去,還是在將來,我們都必須先做質、再做量,必須以有質量的持續發展為總體要求,推進企業穩中有進;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為深圳的城市建設再立新功!”宗友農的這兩句話,在江蘇華建全體員工中耳熟能詳,也成為數十年的看家法寶。
在宗有農總經理看來,企業選擇“不轉包、不掛靠”之路,一定會成為客戶選擇華建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以優質作為競爭籌碼,實現差異化發展戰略,一定會贏得市場青睞,從而筑牢根基樹立品牌。
于是公司堅持以承建高大難項目、超高層規模工程為主,來擺脫低層次、同質化的比拼較量。36年來,江蘇華建在深圳市場承建工程2000多項(幢),約占深圳已建工程量的1/9。先后施工了招商銀行大廈、卓越皇崗世紀中心、深圳會展中心、綠景紀元大廈、國際商會中心、榮超經貿中心、紅樹西岸、北大醫院外科住院樓、南科大產業園、前海地鐵上蓋保障房、東部華僑城、彭年酒店等一大批精品代表性工程。2018年在建100米以上高層建筑60棟,10萬平方米以上規模工程26項。近幾年,公司通過所獲得的魯班獎工程,得到了市政府獎勵的近20億元規模的工程量,成為政府工程的放心單位。
與此同時,宗友農始終堅持“老甲方、大業主”的合作模式,建一項工程,交一方朋友。在深圳,公司與萬科地產、招商地產、榮超地產、中洲地產、中海地產、特發集團、星河集團、卓越集團、鴻基集團、鴻威集團、華策集團、恒大集團、華僑城集團、滿京華集團、花樣年地產、佳兆業地產、鴻榮源地產等一大批地產大鱷保持長年友好合作關系。近幾年來,他又建設性地提出“三個并舉”(即老甲方與新業主并舉、政府工程與商業地產并舉、本土市場與周邊熱點區域并舉)的市場發展戰略,新結交一大批地產翹楚,贏得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歷盡千難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宗友農率領的江蘇華建是全國首批43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起,公司躋身“中國建筑業企業百強”,2018年名列第17位;在深圳3600余家建筑施工企業中,公司綜合實力蟬聯前三甲,連續15年被評為“百強企業”“深圳市金質品牌企業(AAA級信用企業)”;2012年榮膺深圳市首屆“質量強市骨干企業”。
持續推進科技創新
宗友農對工程質量尤其是工程一次成優有著特別的執著和嚴苛,這種態度也成為影響公司全體員工追逐質量新高的不竭動力。在2000年擔任深圳分公司總經理、2006年獲任江蘇華建總經理期間,宗有農同志先后主持爭創魯班獎工程13項,使江蘇華建創魯班獎數量刷新至23項,在深圳一個市場上就斬獲16個魯班金像,成為深圳市場獲魯班獎最多的企業;創國優工程11項,是全國最早獲得“創魯班工程特別榮譽獎”的6家單位之一,并被授予“創魯班獎工程突出貢獻獎金獎”,江蘇華建位列全國第八、江蘇第一、深圳第一。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獲得深圳市最高質量榮譽——“金牛獎”33項,包攬了歷年評定總數106項的近三分之一;獲得深圳市優工程136項,以絕對優勢位列同行第一;被贊譽為“質量狀元”“創優大戶”。
“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宗有農謂不遺余力地推進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是其重要秘訣。在對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上,他始終遵循“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堅持實施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著力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近年來,江蘇華建依托重大工程,以省級技術中心為龍頭,建設成立甲級建筑設計院、華建學院、企業技術學校、BIM工作室等機構,為高端技術的研發升級提供平臺,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通道。2011年,在宗有農總經理倡導下,江蘇華建組建了公司發展專家委員會,聘請10多名來自同濟、東南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導,以及國內大型企業的領軍人物出任顧問專家,在研討企業科學發展途徑、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確定施工技術攻關重點及解決施工技術難題、研究和應對法律事務、探討投融資方向和渠道、實施資本運作及風險控制、破解企業經營管理難題等方面發揮咨詢服務作用。深圳分公司作為江蘇華建的技術力量核心機構,在技經人才層次構建上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穩定特色和優勢,建立了以院士級專家為引領、研究員級高工為主導、專業科技創新團隊和基礎技經人才團隊為依托的人才結構梯隊,多年來培養形成高中級職稱人員800多人,國家級注冊一級建造師、建筑師、造價師等近200人,公司人才發展局面取得豐碩成果。
在宗有農的大力推動下,公司科技創新工作蓬勃開展,2014年召開了江蘇華建首屆科技創新大會,以此推動和營造出一種崇尚創新、寬容失敗、勇于超越、敢于暴露問題、與創新者共享成果的創新氛圍。公司依憑產學研結合的優勢,已先后主編國家和行業標準3部、省市級規范標準17部,取得國家級工法5項,省級工法135項、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129項、國家級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6項、省級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109項,公司也先后被建設部表彰為“全國建筑業技術創新先進單位”“全國建筑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企業”“全國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先進企業”。
倡導多元聯盟融合發展
在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宗有農一貫注重聯盟協作,抱團發展。他認為,當今時代單打獨斗不是明智之舉,只有推進建筑業上下游協同發展,發揮各專業各領域企業的優勢疊加、特長互補的聯合效應,才能經得起市場風浪。
2011年,公司高層審時度勢,以江蘇華建為主體組建成立“華建聯盟”,目前已發展成員單位24家,觀察員單位8家,基本形成建筑施工為主,設備安裝、裝飾裝潢、鋼結構、智能化、園林古建、市政路橋、生態環保等產業聯合運轉的發展格局,名副其實成為地方建筑行業的“航空母艦”。華建聯盟利用江蘇華建在資本、品牌、技術、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各成員單位抱團合作,共闖市場,在激烈動蕩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展規模總量超5億元的國內市場20多個。聯合成立的聯盟投資公司著力于搭建交易平臺,努力拓寬資本金來源,發展成果遠遠超出成立初期的預想,資產收益率達12%。
在發展施工主業風生水起之時,宗有農未雨綢繆,著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公司房地產開發、金融投資、建筑設計、工程檢測、華建學院等幾大板塊互動融合,20多個全資、控股企業涉足建筑業上下游產業,集科研設計、施工管理、投資運營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化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在為企業樹立起豐碑的同時,宗友農也先后榮膺 “揚州市建筑功勛獎章”“深圳市質量強市金質獎章”“深圳市優秀施工企業家”“江蘇省建筑業優秀企業家”“中國工程建設優秀高級職業經理人”“全國建筑業優秀企業家”“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等光閃閃的榮耀。
來源:深圳建筑業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