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微信公眾號-中國標桿廣東建造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27 瀏覽:4006
說起深圳建筑,
你會想到什么?
國貿大廈、地王大廈、
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
哪座高樓才最能代表
你心目中的
“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
建筑是城市發展的
最佳見證者和記錄者,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深圳建筑人敢為天下先,
從 “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
無數精品工程拔地而起,
深圳建筑業奇跡不斷被創造,
讓一個南方邊陲小鎮,
發展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史上的奇跡!
40年發展,
深圳建筑業成就都有哪些?
先來看一組數據:
1、 已建在建1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近400棟,已建在建軌道交通工程500多公里;
2、 既有房屋建筑達60萬棟,總建筑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
3、 累計獲得魯班獎82項、國家優質工程獎56項、詹天佑獎22項;
4、 形成創新科技成果6000多項,發布工程建設標準規范100多部,首創或在國內領先的創新技術近5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0項,超高層建筑工藝和建設能力居世界前列,智能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建設水平全國領先;
5、 建筑業企業超過3000多家,外地駐深建筑業企業超過5400家,從業人員突破了100萬;
6、 2017年,全市建筑業增加值達596億元,增長5%,約占全市GDP比重3%。
你一定會問:
這么優秀的深圳建筑業
是怎樣煉成的?
別急,
答案馬上揭曉——
12月2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建筑行業專家代表、深圳建筑業各專業領域的企業家代表、各會員單位代表等近 800人,齊聚鵬城,共同見證30年來深圳建筑行業成長的喜悅。活動現場,經過嚴格評選出的60項“精品工程”、30家“優秀施工企業”、30名“優秀企業家”、10名“優秀總工程師”、28名“優秀項目經理”、15名“優秀工匠”獲得表彰,7名獲“第二屆深圳建設工程BIM應用獎”的工程技術人員也獲頒獎。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蔡瀛,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副局長高泉等到會祝賀并作講話。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市政工程協會、廣東省建筑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的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
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擦亮“廣東建造”品牌
深圳之“高”,不僅僅在于高度和速度,更在于深圳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的全面發展,在推動廣東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蔡瀛講話
“兩天前,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高度贊揚了中國人民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的杰出貢獻,鄭重宣示了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信心和決心,明確提出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蔡瀛在發言中表示,此次活動總結和展示深圳建筑業改革開放的成果,并發布《深圳市建筑業發展報告》,為深圳建筑業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一項實際行動。
蔡瀛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省建筑業產值由1978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4萬億元,增長1895倍,共有179項工程項目先后獲得“魯班獎”。自1982年起,廣東省建筑業產值一直位列全國前列,其中1993-1995年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名。“但我們也要清楚看到,廣東建筑業與江蘇、浙江等領跑全國的省份相比,發展差距逐年增大。對標國際以及全國領先省份,我省建筑行業發展仍處于粗放、分散、傳統的業態,工人技能素質不高,監管體制機制仍不健全。”他強調,廣東省建筑業要在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推動建筑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者應有的責任擔當。
“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更好的建筑業發展環境,培育出更多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業企業,建設更多高質量工程,擦亮“廣東建造”品牌,以新的更大作為創造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奇跡!”蔡瀛表示,全省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要求,推動廣東建筑業的再改革、再開放,成為建設強省。
對標國際的建筑品質,打造“深圳建造”品牌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發言
“深圳建筑業作為特區最早的拓荒牛,是經濟特區建設的主力軍。”張學凡在發言中指出,40年來,盡管深圳建筑業取得了很輝煌的成績,但與國際一流城市的建筑業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提出的“先行示范區”和“城市范例”的兩個定位相比,深圳建筑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張學凡表示,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時間節點上,深圳市住建局也在深入思考深圳建筑業下一步該往何處走,并正在醞釀推出新時代建設領域的改革發展舉措。未來將緊緊圍繞“高質量”這一主題,加快推進建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面向2035年的頂層設計,提升深圳建筑業發展質量,全力打造“深圳建造”品牌,主要內容將包括:一是加快培育一批標桿企業,打造“建筑界的華為騰訊”;二是深化以高質量為導向的招投標制度改革,用好招投標這根指揮棒,做到精品工程、合理價格、合理工期有機統一;三是對標歐洲標準、英國標準等國際先進標準,加快建立工程建設領域的“深圳標準”;四是接軌國際商業模式,建立工程總承包、專業承包的組織結構體系;五是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大國工匠和為數眾多的能工巧匠,打造高素質的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六是緊緊把握“設計是工程的靈魂”這一要點,不斷繁榮設計創作,不僅要出施工精品更要出設計精品;七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八是加大“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力度,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際競爭合作,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新的起點,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張學凡分析了“當前深圳市建筑業發展已經到了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認為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和決心,艱苦奮斗再創業,揚帆起航再出發。首先要在科技創新、項目管理創新以及產業革命上下工夫,下定決心變革傳統建筑生產方式,扭轉傳統建筑業給人的低端印象,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智慧建筑融合發展,推動建筑產業邁進2.0時代。
當好橋梁紐帶,打響“深圳市5A級行業協會”品牌
深圳建筑業協會會長尹劍輝致辭
深圳建筑業取得的巨大成績,離不開全體建設者們的汗水和智慧,也離不開深圳建筑業協會的努力與付出。據了解,深圳市建筑業協會成立于1988年12月,是深圳市成立最早的行業協會之一,在歷任會長的帶領下,在全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與深圳建筑業共成長、同呼吸、共命運。30年來,協會始終秉承辦會宗旨,當好橋梁紐帶,促進行業發展,維護行業利益,服務會員企業,廣泛開展行業調研、行業統計、行業培訓等各種活動,特別是近年來,瞄準行業發展前沿,推動建設科技創新,全面推廣智慧建造、裝配式建筑和BIM技術應用,有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會員數量由成立之初的數十家,發展到現在的600多家,在庫專家達1000多人,被評為深圳市5A級行業協會,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建設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協會之一。
深圳建筑業協會會長尹劍輝在致辭中介紹,自1988年深圳建筑業協會在政府的關懷下誕生以來,經歷了起步的篳路藍縷、前進的風雨兼程,更充滿了發展的激流勇進、規范治理的矢志不渝。30年間,協會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名不見經傳到深圳市民政局評選出的首批5A級行業協會,始終與深圳建筑業相攜前行,共度每一個瞬間。目前,協會已形成了促進行業發展、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的辦會宗旨,堅持會員辦會、專家治會、社會監督的工作模式,這是協會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堅實基礎。
而在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的過程中,在從“深圳品牌”到“深圳標準”的奮斗征程中,在建筑技術日新月異、建造方式深刻變革的歷史關頭,深圳建筑市場如何發展、建筑施工企業路在何方?他表示,深圳建筑業一定會不辱使命,有所作為,協會將團結廣大會員企業,轉型升級,智慧建造、綠色施工,共創深圳建筑業新的光榮、譜寫協會發展新的篇章。
《深圳建筑業發展報告(2017)》白皮書發布
《深圳建筑業發展報告(2017)》白皮書發布
會議同期發布了《深圳建筑業發展報告(2017)》白皮書。據了解,白皮書指出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同時督促協會開展爭先創優,推動多層次交流與學習,不斷圍繞深圳市住建局的中心工作,主動當好政府的助手、企業的幫手,特別要配合好國家“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深圳建筑企業在“走出去”方面作出新的成績。
尹劍輝介紹,《深圳市建筑業發展報告(2017)》白皮書是深圳建筑業的第一份完整的行業研究報告,圍繞“展現深圳建筑業全貌,突顯深圳特色”這一目標,從“行業概況”“重點專題”“發展特點”“發展展望”四個方面展開,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深圳建筑行業的狀況,并對深圳建筑行業突圍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議。白皮書撰寫基于廣泛的政府部門和行業企業調研,從行業政策、發展歷程、問題和挑戰、探索和創新等角度,既突出成就,也指出問題,并在深圳建筑行業發展的七個專題方向作了深入探討。
專家評審團對白皮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白皮書是對深圳建筑業發展情況進行總結的首次嘗試,填補了以往深圳市沒有類似報告的空白。文中對現狀的分析和對問題的思考,有助于推動整個深圳建筑業的思考和行動,推動行業勇于科技創新、敢于轉型升級、嚴格規范管理,具有較強的參考性和指導性。
40年,包括深圳建筑人在內的一代代廣東建筑人,在辛勞中實現光榮與夢想,一批批廣東優秀建筑業企業茁壯成長,他們用心血和汗水交織的光輝歲月創造出了廣東建筑業的奇跡,譜寫了廣東建筑業的恢弘詩篇!
點贊,廣東建筑人!
點贊,廣東建筑業!
文/廣東建設報記者 黎莉芩